都说新闻要看合订本,最近有两则引人关注、讨论度极高的教育新闻,“合订”在一起看却颇耐人寻味。
一则是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嘉兴大学等5所本科高校,其中1所为新设,另外4所为更名。而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教育部发布的第三批本科高校设置名单。
此前,针对国内高校更名乱象,教育部曾于2020年8月发文暂停了高校更名工作。直到今年5月底才重新启动,并分别于5月底、11月初和11月底分三批共新设4所高校,另有16所“学院”更名升级为“大学”,涉及重庆、河北、福建、上海等13个省份。
其中安徽无疑是最大赢家,一下子收获了3所大学,包括新设的安徽公安大学,以及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,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。后者也引发了关于“省会大学”的热烈讨论。
另外,浙江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西、重庆也各有两所获批。
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15日,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(不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),其中: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,含本科院校1275所、高职(专科)院校1545所;成人高等学校252所。
如果再算上11月6日这批中新设的江西飞行学院,整合升格的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,以及11月20日这批中新设的安徽公安学院,那么目前全国光是本科院校,数量就有1279所。
而在这3000多所高等学校里就读的学生总量,截至2022年底已经达到4655万人,比上一年增加了225万人。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67.94万人,比上一年增加23.34万人,增长5.25%。
表面上看,大学数量与入学人数呈现供需两旺、持续上升的态势,但如果结合另一则新闻,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根据最新统计,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为438万,比2023年足足减少了36万。此前,全国考研人数已经连续八连涨。报考人数从2015年时的区区164.9万,一路飙升至2023年的474万,足足增长了1.8倍,平均增速远高于同期大学本科招生。
考虑到2024年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,比2023年的1158万人还要多出29万人,所以今次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,可以排除学生人口基数减少的因素,基本可判定是社会预期改变所致。
再联系到上面提到的“高校大跃进”风潮依旧,大学数量持续上升,这一升一降背后的趋势讯息,值得好好解读。
过去这几十年,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,高教领域也是狂飙突进。一方面,已有高校铆足了劲改名升级,“专科”升“学院”,“学院”改大学;另一方面,各地尤其是沿海一些经济发达但高教资源相对薄弱的城市,则纷纷忙着新建或引进大学。
以深圳为例,从南科大(2010年)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(2014年)、中大深圳校区(2015年)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(2016年)、哈工大深圳校区(2017年)、暨南大学深圳校区(2020年)……近年来,深圳几乎是以“一年一所”的速度在疯狂新建大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