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国际

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大学?

作者:时间:2023-12-05 09:15:15分类:国际

简介  都说新闻要看合订本,最近有两则引人关注、讨论度极高的教育新闻,“合订”在一起看却颇耐人寻味。一则是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嘉兴大学等5所本科高校,其中1所为新设,另

光是今年,深圳就将推动深圳理工大学“去筹”设立,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(深圳)高等研究院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医学院、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。

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,像广东这样的全国经济、人口双第一大省,全省只有4所985、211高校,数量不仅远低于北京、江苏、上海,也不及陕西、湖北、四川,无论如何说不过去。而浙江就更可怜了,全省只靠一所浙江大学来撑牌面。

至于“山河四省”的成员,如河南,1亿多户籍人口却仅拥有郑州大学这样一所211高校。虽然在评选“双一流”高校时,这些省份的入围高校数量均有所增加,但相较其经济、人口基数,高校尤其是名校数量仍显不够,所以这些地方拼命建大学是有道理的。

当然,大学不像超市,哪个片区缺就临时新建一个充数。大学需要积累,无论是人文底蕴还是师资科研,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,都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所以最开始,各地的想法是与现成的名校进行合作。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老牌985、211高校,有师资但没钱,而东部省份有钱但缺好学校,于是两者一拍即合,成立研究院,甚至是独立校区。

据不完全统计,“双一流”高校异地办学中,西部流向东部20个,东北流向东部13个,中部流向东部15个。其中有名的如哈工大深圳校区,其高考分数线都已经超过哈尔滨本部了。

但这种“孔雀东南飞”的做法目前已经被教育部叫停。2021年,教育部发布的《关于“十四五”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》明确表示:“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”“特别是严控部诿所属高校、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,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。”

站在教育部的角度,这么做可以理解。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,中西部经济、教育实力本来就弱,如果任由所剩不多的名牌大学、优秀老师被东部挖墙脚,结果将进一步导致沿海与内地间的教育失衡,中西部的人才外流,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。

只是这样一来,等于是切断了各地补齐高教短板的一条重要途径,于是只能另辟蹊径,而其所想的办法,一个是中外合资办学或与港澳高校合作。前者包括上海纽约大学、昆山杜克大学、宁波诺丁汉、苏州西交利物浦等,后者过去主要集中在广东,而最近温州也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,成立了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。

另一个则是砸重金自建高校。这方面比较知名的有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、杭州的西湖大学。但这样的顶尖高校毕竟是极少数,其动辄几百亿的创建经费,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负担得起的。所以更多的省份选择将本地的二三流高校改名升格,并由此产生了所谓“省会大学”的话题。

目前,全国共有12所“省会大学”。此外,长沙、西安、石家庄、太原、昆明、南宁等市也都在努力推动本地的长沙学院、西安文理学院、南宁学院等“学院”升格为“大学”。

不过梳理现有的省会大学,除了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兰州大学这三所老牌985,以及郑州大学、南昌大学等两所211在省内排名第一,其余省会大学无论是实力、排名还是知名度,表现都很一般。

事实上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的大学格局基本已经定型。不管是冠以国字头,还是以所在省份或省会城市命名,其中都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高校。人们高考报志愿,不会看你是省会命名的学校,还是城市命名的学校,而是根据具体排名,是不是985、211、“双一流”来定。

郑重声明:

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

随便看看

我来说两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