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设计为300座,太大了,市场反应冷淡,加上罗尔斯-罗伊斯漫天要价,新设计缩小到250座。不仅技术风险降低,发动机的问题也解决了,改用现成的通用电气CF6。在机翼方面,德国晸府同意继续出资,霍克-西德利(后并入英宇航)也不愿浪费投资和好机会,以私企身份继续留在空客,问题也解决了。英宇航到现在依然是空客的机翼研发和制造中心。
但即使得到晸府支持,空客的路依然远非一帆风顺。法航在一开始就抵制空客,德国汉莎总裁赫尔伯特·库尔曼甚至说到:“如果有谁强迫我买空客,我拿起帽子,明天就走。”在1974年A300通过适航认证准备投产时,空客只凑起30架订单,已经确认制造的52架中其实有22架还没有着落。
在1977年,空客找到经营不善而焦头烂额的美国东方航空公司,乞求接收4架A300,免费试用半年,最终获得23架飞机的订单。这是打入关键的美国市场的第一炮。尽管如此,波音把美航、达美、大陆锁定在排他性协议中,在好多年里,空客在美国珉航市场基本上不得其门而入。
在艰难的起步之后,空客迈上了成功之路。这离不开成员国晸府的有力支持,得益于富有远见又强有力的领军人物,但更重要的是成功的产品定位和一系列影响整个珉航世界的创新。
A300是世界上第一架双发双通道宽体客机,1972年10月28日首飞;1982年4月3日首飞的A310是A300的深度改进。然后空客从双通道宽体转向单通道窄体,1987年2月22日首飞的A320开创了一代传奇,2014年9月25日首飞的A320NEO(主要变化为发动机,其他变化很小,NEO意为新发动机选项)延续了这一传奇,短短几年已经累计了超过6500架的订单,并彻底打乱了对手波音。美航在与波音的20年排他性协议没有到期前就买了一批A320NEO,波音威胁要告,美航回了一句:你也造一架波音737NEO,我就买。波音在压力下匆忙推出了波音737MAX,不同的起点带来不同的结果,东施效颦使得波音737MAX成为波音历史上最大的噩梦。